一個簡短的教學縮時,展示MJ的Edit功能是如何在我的工作中使用的,它能用在前期的發散,探索靈感;也能用在後期的編修,局部調整,是一個很棒的工具。
我自己平常工作,一個滿意的圖像,大約會經過200個迭代,中間會視結果不斷調整文字提示,也時會需要手工編修圖像後再次生成,或轉到另外的AI工具接續工作。
當前的AI圖像工具雖然百花齊放,不過可控的主要只有兩個陣營:私有的Midjourney,以及以開放的Stable Diffusion為基底的其它數百個工具,就如同開放的PC以及獨家的MAC,開放的Android以及獨家的iOS一樣,Midjourney作為只此一家的獨立開發,以其優異的美學呈現,在一片SD之中走出自己的路。
現在我們有了MJ版的Canny、Inpainting和outpainting了,我想openpose應該可以是期待的方向吧?也許...明年的聖誕禮物? ^^
留言
張貼留言
在此輸入您的留言,以及使用電子郵件訂閱後續意見至您的信箱